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攀联(IFSC)世界杯攀岩赛法国霞慕尼站比赛中,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,22岁的小将李明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难度赛冠军,成为首位在该项赛事中登顶的中国选手,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攀岩运动的飞速发展,也为巴黎奥运会备战注入强心剂。
霞慕尼之战:岩壁上的巅峰对决
作为攀岩运动的发源地之一,法国霞慕尼站素以高难度线路著称,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的126名顶尖选手,其中男子难度赛的竞争尤为激烈,决赛中,李明面对的是上届世界杯总冠军、日本名将田中健一,以及捷克“岩壁魔术师”卢卡斯·科瓦尔。
赛道设计堪称魔鬼级别:起步段15米倾斜岩壁需完成动态跳跃,中段5.12c难度的悬垂屋檐考验指力耐力,最后10米近乎垂直的终点区仅设3个拇指大小的岩点,解说员惊呼:“这是近五年世界杯最残酷的线路!”
李明在倒数第二位出场时,爱游戏中国场上最高完成度仅为72%,他采用独创的“三段式呼吸法”,在屋檐段以反手动态锁定技术惊艳全场,最终以94%完成度刷新赛道纪录,当他的右手拍下终点计时器时,现场观众席爆发出长达两分钟的掌声。
从重庆山城到世界之巅的攀登之路
记者在混合采访区见到这位新科冠军时,他正用冰袋敷着肿胀的右手食指。“去年同一站比赛我 AYX SPORTS 只排第19名。”李明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着的失利视频,“那时候连屋檐都摸不到。”
这位出生于重庆綦江区的小伙,8岁时因偶然接触自然岩壁爱上攀岩,其启蒙教练王建军回忆:“别的孩子怕高哭鼻子,他摔下来拍拍土就往上冲。”2016年,14岁的李明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崭露头角,次年入选国家集训队。
国家队教练组为他量身定制“科技+传统”训练方案:采用德国研发的岩点压力传感器优化发力模式,同时坚持每周三次的峨眉山野外实战训练,2021年全运会,李明在难度赛决赛中因保护绳缠绕失误跌落,与奖牌失之交臂,这次挫折反而让他沉淀出标志性的“绝对冷静”风格——如今他的比赛录像已成为运动心理学教材案例。
中国攀岩的黄金时代来临
随着攀岩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,这项运动在国内迎来爆发式增长,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,全国注册攀岩运动员达4873人,较里约奥运周期增长11倍;商业岩馆数量突破2100家,年参与人次超800万。
本次随队出征的攀岩名将钟齐鑫(速度赛世界纪录保持者)指出:“现在国内青少年选手的难度赛水平已不输欧洲。”他特别提到15岁的杭州女孩陈雨菲,她在上月青年世界杯中完成女性选手首次动态双折膝技术。
国际攀联技术委员会主席马克·辛克莱评价:“中国正改变攀岩运动格局,他们创新的训练体系,比如将武术柔韧训练融入热身环节,正在被多国效仿。”据悉,中国登山协会已启动“岩壁长征”计划,未来三年将在西部建设20个国际级自然岩壁训练基地。
巴黎奥运周期的战略布局
本次夺冠使李明在奥运积分榜上升至第三位,国家攀岩队领队张伟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:“我们已组建包含运动生物力学专家、营养师在内的12人保障团队,重点攻克海拔适应与雨季训练难题。”
值得关注的是,法国站赛道设计团队将参与巴黎奥运会岩壁搭建,李明团队获得的线路数据,对于奥运备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,国内选拔赛机制也在变革——下月举行的全国锦标赛将首次引入“突发天气干扰”测试环节,模拟户外赛场的极端条件。
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表示:“攀岩运动展现的‘向上’精神与奥林匹克理念高度契合,中国选手的突破,让世界看到这项运动的无限可能。”
岩壁之外的社会回响
李明的夺冠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,微博话题#中国攀岩征服世界#阅读量达3.2亿,其决赛视频在抖音获赞超800万,运动品牌安踏随即宣布推出“岩鹰”系列专业攀岩鞋,采用李明参与设计的异形鞋头专利技术。
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民间,北京某攀岩俱乐部经理告诉记者:“周末体验课预约排到了两个月后,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。”地质大学登山队则收到超过200份招新申请,创下历史纪录。
正如国际攀联官网头版标题所言:“霞慕尼的岩壁上,升起的不仅是冠军,更是一个运动大国的攀登决心。”当李明身披国旗站在领奖台上时,他背后的岩壁投影出“更高”的奥林匹克格言——这或许正是攀岩运动最动人的诠释。
随着巴黎奥运临近,中国攀岩军团正以岩钉般坚定的意志,在垂直世界中刻下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,这场胜利不是终点,而是向着更险峻高峰进发的起点。